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为中医药学术期刊。反映山东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,设有学术探讨、临床经验、针灸推拿、中西结合、中药园地等栏目。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山东省卫生厅

主办单位: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

出版部门: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0257-358X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37-1164/R

邮发代号: 24-044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1

出版地区 山东

出版地区 山东

订购价格 408.00

杂志荣誉 山东省十佳期刊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山东中医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山东中医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山东省卫生厅
  • 主办单位: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
  • 国际刊号:0257-358X
  • 国内刊号:37-1164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山东省十佳期刊期刊收录: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第3期文章
  • 威海皮肤科专家棗王自彬

    王自彬,1952年5月生,山东邹平人,1977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,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,后于1991年调入威海市中医院皮肤科工作。现任威海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,主任医师。......

    作者:江超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尹常健肝病治验四则

    尹常健教授,从事肝胆病临床研究工作20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,疗效显著,现择验案四则简介如下。1重度脂肪肝男,34岁,2000年4月10日初诊。患者查体发现,三酰甘油11.20mmol/L,ALT56IU/L。B超示:肝内回声光点增强,肝表面模糊,肝内血管变细。体重98.5kg,颜面及头顶皮脂腺分泌旺盛且有数十个脓疱。舌质紫暗,苔薄黄,脉弦。诊断:重度脂肪肝。证属湿热痰瘀,治以清热化湿,祛痰活血。处方......

    作者:李涤尘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胡遵达运用疏肝法治疗慢性泌尿系疾病经验

    慢性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结石、尿道综合征、老年性良性前列腺肥大均属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属中医学淋证、癃闭等范畴,病位多在肾与膀胱,但其发病与人体阴阳、气血、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。目前治疗上述病证,多数医家采用清利、补肾等方法,虽获一定疗效,但总体并不令人满意。胡遵达教授认为上述病证的发生、发展都与肝失疏泄有密切的关系,运用疏肝法为主治疗这类患者,取得了较好疗效,总结如下。......

    作者:王晓君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

   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,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,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,是从中药(天然药物)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。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,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、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。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: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、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,加入中药提取液中,......

    作者:吴炳新;牛纪江;孙筱林;董立山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提壶揭盖法在癃闭中的具体运用

    提壶揭盖法是治疗癃闭常用之法,取其欲降先升之意。纵观古今之医籍,多无系统论述,对其在癃闭中的具体运用,笔者概括为:清降肺热法、解表宣肺法、升清降浊法、探吐法、取嚏法、针灸推拿法等。此外,临床实践证明,对于癃闭的治疗,不论何种证型,均可酌加开宣肺气之品。......

    作者:谭宏祜;赵晓珍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痔瘘病外治探赜

    通过对《本草纲目》痔瘘病外治方剂的总结,揭示了该书对痔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外治方剂制剂类型、主要用药方法和学术思想,提示研究《本草纲目》有关痔瘘病外治方剂,对于中医药剂型改革与临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......

    作者:梁新成;丁秀真;辛桂英;杜平山;田军红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的中医辨治规律探讨

    ①药理毒理辨析:按传统中医审证求因的方法,据投药后证候变化辨析,认为抗精神病药具阴寒凝滞之性,功能安神开窍,然易损耗阳气,阻遏气机,久用可致气机壅滞,痰湿内停,气化不行,元阳亏损。②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辨治:治疗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,须着眼温、通二字,温者温补脾肾,通者化气行滞,并须结合化痰开窍之品,标本并治,以免癫狂复发。③病案举例:举癃闭、月经先期、性欲低下各一案。......

    作者:薛耀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谈毒与痛风

    痛风属湿热瘀毒为患。湿热毒邪的产生责之饮食失节、脏腑失调,日久酝酿而生。湿热毒邪蒸灼气血,血热妄行而为瘀。毒邪内伏,不发作可如常人。若毒邪受外邪引动,毒阻经络,则关节红肿疼痛突发。湿热浊毒易趋下焦,关节为经络汇集之处,夜间血行迟涩,阳入于阴,故疼痛多发作于夜间及下肢。毒邪久留,若蒸酿气血津液,生成痰瘀,结于关节、皮肤、肾脏等可成痰核、肿块。毒邪留于肾,损伤肾之精气,肾脏功能衰退,可出现癃闭、关格等......

    作者:田财军;刘莹;陈宪海 刊期: 2001- 03